王金龙翻看自己写的日记 。 记者金振强 摄
王金龙与老伴在客厅做八段锦保健操。记者金振强 摄
长江网讯(记者黄琪) “方舱医院里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我的无数感激和感动都记录在这些日记里。这是我的重生日记。” 63岁的武汉大叔王金龙是江汉方舱医院第999名康复者。在方舱治疗期间,他写下1.7万字日记,记录他和病友们治愈出院的点点滴滴。
5月9日,王金龙正在细心整理自己的方舱日记,有些存在他记忆里不能忘却的故事,他想润色得更精彩,更感人。他给自己的日记取名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方舱日记》。他笑着说:“我想让更多的人晓得,我们这群人被治愈的故事。”
援鄂护士彻夜守护 不停将患者伸到病床外的四肢归位
王金龙是江汉区城管局的退休员工。1月下旬,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武汉协和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我这个人是个乐天派。刚确诊时,自己给自己打气,认定国家肯定会管我的。”王金龙是退伍军人,个性坚强。确诊后,他迅速向社区上报了自己的情况。经协调,2月8日他被收入了江汉方舱医院。在忐忑不安中,他带了一个本子一支笔,准备记录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2月6日,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展方舱,接管了西厅15个仓房、共356个床位的护理任务。这是一支由99名市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和2名领队、1名联络员、2名院感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医疗队。
“这群护士比我儿子年纪还小,都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却在关键时刻冲到最前面,让人敬佩又心疼。”王金龙开始记录的第一个方舱故事,是他身边的一个病友被救治的过程。
一天晚上,王金龙所在的43号舱收进来一位50岁的先生,患有脑梗阻基础病,有些意识不清,躺在床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当日值班的护士雷玉梅拿来一把椅子,坐在这位患者床边守护。一整晚,雷玉梅不停搬动着患者伸出来的胳膊和腿,就这样守了一夜。王金龙看在眼里,记在本子里。
护士刘文给王金龙查指尖血氧时,看到他指甲长了,拿出剪刀帮他修剪。护士徐基燕悉心记下每位患者的基础疾病,发放餐点时,她会注意不把甜品发给糖尿病患者。这一处处细节,化作王金龙心里一点一滴的感动,都诉诸笔端。“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病情都没有恶化,很快由轻症治愈了。这些都离不开医护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临时党支部,让医患建立血肉相连般感情
“临时党支部”,是王金龙的方舱日记里的“高频词”。
王金龙“进舱”后发现,江汉方舱医院还设有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是新华街循礼社区党组织书记刘海艳,她自身也是一名轻症患者。
临时党支部由党员牵头,集合了一些恢复情况较好的志愿者,主要目的是协助医护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维护好方舱医院的秩序,缓解患者们的心理压力。
志愿者原本只招收50岁以下人员,但在王金龙的坚持下,他成了临时党支部年纪最大、党龄最长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见到垃圾桶周边有暴露垃圾,及时清扫;遇见洗漱池堵塞,马上疏通。对患者反映的照明灯太亮影响睡眠、要求增加洗漱池、建临时洗澡房等意见和建议,志愿者及时向方舱医院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共解决了患者反映的4大类、300多个问题。
“江汉方舱是36小时内建起的,刚开始肯定有很多不足,但这么快就能完善解决。”王金龙感慨。
住院期间,王金龙痛风发作,但家里的药并未带来,他向医务人员反映后,由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统一调度,迅速配齐了痛风药、高血压药等群众常用药品。
西厅49房住着一位71岁的老人,其女儿也在江汉方舱的二楼治疗,经常下楼来照顾父亲。女儿预感自己会提前出院,担心老父亲无人照料,便在支部群里发消息,希望支部能关照一下父亲,尤其是老人患有糖尿病,得坚持服药。支部书记刘海艳说:“若你先行出院,请放心回家,这里有我们。”志愿者也纷纷承诺照顾老人,老人的女儿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王金龙深深感受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永远飘扬在最困难、最艰苦、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特殊时期,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让我们患者、医护和家属建立了血肉相连般的关系和感情。”
3月1日,王金龙作为江汉方舱医院的第999名康复患者,出舱了!而他的笔记本已经密密麻麻全部写满。出舱前,他找护士借来30多张A4纸,准备将零散的方舱日记整理成系统的文章。
出院后将日记整理分享给身边的人
在隔离点的14天,对一般出院患者来说非常漫长,但对王金龙来说,每天的时间还不够用。他在方舱日记的基础上加工完善,写就了1.7万字的《一个新冠肺炎者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方舱日记》,整整写完了四支中性笔,又拜托朋友逐字逐句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
回家后,王金龙将电子文档发给了贵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还发给了自己的战友、亲朋,共近千人。
“王叔叔的日记让我受到了鼓励。”雷玉梅护士看后说:“王叔叔和其他患者给了我很多感动,住院期间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虽然很累但觉得一切都值得,在方舱的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一段独特的经历。”
“王大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这些日记。”王金龙的好友、新疆独库公路博物馆毕鸿彬馆长是日记的第一批读者。他评价老朋友的文笔朴实生动,很打动人:“从日记里,我看到了武汉人和全国的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共同抗疫的场景。虽然我远在新疆,也可以感受到这种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也把我本沉默网页游戏传给更多人看。”
“王叔,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照顾非常周到,如果有人心情烦躁,他们还帮我们进行心理疏导。您别忘了把这点也加上去。”31岁的张林云是江汉方舱医院第1000位出院患者。出院后,当初一起战斗过的病友们建了微信群,老王把自己的日记也放到群里和病友们一起分享。张林云不仅是这部日记的“粉丝”,还帮老王补充不少细节。
“这些医务人员为我们拼过命,这些党员、志愿者是方舱医院的幕后英雄。我不知如何回报他们,,只能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王金龙说。
“雷玉梅是毕节市的,刘文是修文县的……”王金龙一一记下43号舱几名护士的家乡,他和老伴有个心愿——找个时间去贵州看望他们,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不戴口罩的面庞,亲手送上一本装订版的方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