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场电影对于城市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却不那么容易。能在家门口免费看场电影,更是件开心的事儿。在即墨北安街道,有这么一位放映员,从76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为村民放了35年电影,即便是在电影行业最不景气的时期,他仍在暗夜中坚持着自己的光影梦想。《走基层在一起》,今天带您去认识这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农村电影放映员----王其璋。
下午四点半,是王其璋准备出发前往放映点的时间,4米半的屏幕,3个支架,2台音响,一台数码放映机,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现场声】
搬机器上车出发
晚上的放映地点,老王选在了营东村的一处小公园内,这里靠近商业街,离居民区也不远。
【现场声】
比划选址(那面搭在那两棵树上这边弄在这两棵树上)
选好支点后,王其璋和队友开始拉绳搭幕,没多久,一个小露天电影院的雏形就基本出来了,在距离荧幕8米的位置上,老王小心翼翼的把数码放映机架了起来。
【现场声】
贴海报(晚上很少跟家人一块吃饭吧晚上很少只要你工作时间在外面,除了过中秋节和下雨)
1976年,18岁的王其璋刚刚高中毕业,公社招收放映员,从那时起,他就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他还深刻的记得自己放映的第一部电影。
【同期声】
王其璋即墨北安办事处放映队队长
(我第一次放的时候就是在前面这个村,王家后村,放的是长空雄鹰,18岁,岁数也小,也有点激动)
从那以后,《红宇》《春苗》《喋血孤城》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影片,都通过他的手,传播到每一个村落。
【现场声】
光束+叶问2空镜和村民的镜头
【同期声】
村民
(这个放映员我认识,经常来,上回没几天,连着来了两晚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王其璋的放映生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到了1985年前后,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原来负责电影放映费用的生产队不再出钱,没了经济来源,一批电影人也慢慢流失。
【同期声】
张明即墨星海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的经商了,看电影演不下去了。)
即便是在那段最萧条的时期,王其璋也从来没想过放弃,这股子倔劲有时候家人也并不理解。
【同期声】
王其璋即墨北安办事处放映队队长
(有埋怨我的时候,埋怨我的时候说人家都不干了你还干什么,76年一毕业的时候其实可以去中学当老师,(妻子)作为一个家庭妇女来说觉得教师的工资和放映员的工资实实在在是有差别,但是我就觉得你干了这个工作,你就得无怨无悔)
2009年,电影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春天,青岛市委下发文件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列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王其璋承担了北安30个村庄的放映工作,一年360场电影放映任务,有了政策上的扶持,王其璋在他的光影世界里干得更带劲了。
【现场声】
王其璋即墨北安办事处放映队队长
(每天必须擦拭机器,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这个幕一年要洗两次,这个幕太大太沉了,洗衣机没法洗,甩不动,BT版我本沉默,只能用大盆,慢慢用手搓)
从自行车推机器到到汽车拉运,从黑白影片到彩色国产大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王其璋说,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习惯了在黑暗中观影,电影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接下来他和他的团队还要为更多的村民去放映。
【现场声】
片子结束收摊
【同期声】
王其璋即墨北安办事处放映队队长
(虽然累了一点,出了一身汗,但看到群众欢声笑语,哈哈笑的时候,我心里觉得特别高兴,觉得干这个工作值。)
(编者注:本文来源于青岛电视台,时间为2011年10月9日,转载仅为提供资料。)